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業內人士一直在尋找機器人的落地場景,就在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25上海車展),小鵬汽車、奇瑞汽車、深藍汽車、一汽紅旗等一眾車企紛紛展示了人形機器人,讓上海車展成為一場人形機器人的大型“秀場”。
隨著車企的布局,一場關于機器人落地汽車制造業的商業化拐點也在加速到來,各大汽車制造商將其視為提升生產效率、優化服務體驗以及實現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與此同時技術瓶頸也在應用落地的過程中被進一步關注到,激發了更多針對性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突破。
人形機器人落地汽車行業,擔任講解員、銷售等職位
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完成踢足球、拿物品、前空翻等動作,并且在視覺大模型、端到端大模型的支持下,能夠進行對話等人機交互功能已經不稀奇。進入2025年,人形機器人開始大步邁向商業化。2025年上海車展,讓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行業落地有了明確的方向。
小鵬汽車在2024年低調推出的人形機器人鐵人Iron在上海車展成為最火爆的“車模”。從上海車展看到,可以與人握手、招手,和路人合影,靈巧的手指關節讓其還能完成比心、比耶等動作。
圖:小鵬Iron與觀眾互動比心(電子發燒友網攝)
小鵬汽車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布局可以追溯到2023年。2023年10月,小鵬發布了首款人形機器人PX5。2024年,小鵬汽車正式發布Iron,身高體重為178cm、70kg,全身擁有 62個主動自由度,靈巧手15 個自由度,支持觸覺反饋;搭載了3000T算力的圖靈AI芯片,新一代直線執行器、微型手指關節,扭矩密度相比上一代提升20%,應用了AI端到端大模型,得益于軟硬件的全面升級,Iron的性能相較上一代更加強大,行走更加穩定,接近人類。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介紹,小鵬人形機器人IRON已進入工廠實訓階段,目標到2026年實現規模化量產,未來將在工廠、門店上任。
奇瑞成立了安徽墨甲智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入局機器人領域。就在2024年,奇瑞推出雙足人形機器人Mornine。身高體重為167cm、65kg,全身擁有41個自由度,單手12自由度,最大行走速度可達1m/s,最大關節扭矩為512N·m。在感知系統方面,搭載4顆超聲雷達,3D激光雷達、2個深度相機、1個全景相機、1顆6麥克風陣列。
今年3月,奇瑞汽車宣布人形機器人Mornine(墨茵)已在馬來西亞的汽車4S店投入使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表示“我們打算用它在4S店幫我們賣車。”預計今年起會逐步在國內的4S店推廣。
在上海車展上,奇瑞展示的人形機器人Mornine能夠進行汽車產品講解、拿可樂等功能。
除了上述兩家車企帶來自研的機器人,在車展現場,不少車企邀請了部分機器人公司的機器人來當“員工”,例如上汽榮威邀請智元機器人擔任講解員,深藍汽車邀請宇樹機器人擔任“AI員工”,能夠在與觀眾握手進行交互。
此外在上海車展上,一汽紅旗發布會由旗下人形機器人旗小智客串發布會主持人,一汽紅旗將其稱為紅旗智能工廠7號智能員工。
圖源:中國一汽
噴涂等加工工序90%可由機器人完成,超10家車企加速布局
機器人為車企助陣,成為一大看點。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面對機器人賽道的潛力,汽車企業進行超前布局,采取了“自研+投資”的雙重策略,電子發燒友網統計全球范圍內包括自研、與產業鏈合作,以及宣布即將布局的汽車企業中,已有超過10家逐步布局機器人。
特斯拉、小鵬、廣汽等車企依托技術積累,直接切入機器人研發,一場“技術復用革命”也由此展開。例如特斯拉Optimus硬件復用汽車攝像頭和FSD芯片,軟件則共享自動駕駛算法。小鵬IRON機器人則是搭載自研圖靈AI芯片、AI鷹眼視覺系統和天璣AIOS系統。具體來看,動力系統、感知系統以及供應鏈都是車企可以將自身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可以直接或經過調整后應用于機器人開發中的三大方面。
業內人士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將呈現階段性發展,將在制造業實現最快落地與部署,尤其汽車裝配與特種/惡劣場景,這些專用市場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機會。來自市場調研機構CMR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增13.9萬臺AGV/AMR,其中AMR占比50%以上。輪式雙臂也加速落地工廠應用。
電子發燒友網統計發現,在電子發燒友網統計中看到,特斯拉、小米、小鵬汽車、廣汽集團、奇瑞汽車、現代汽車等車企已有落地進展。
作為汽車產業中,較早布局人形機器人的特斯拉,其人形機器人 Optimus 也以落地特斯拉工廠。在2025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數千臺 Optimus 機器人在特斯拉工廠中投入使用。在財報報告中,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 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
圖:Optimus 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特斯拉財報)
對于車企而言,引入人形機器人進入汽車功能帶來的優勢是實現降本增效。通過利用機器人執行重復性高、勞動強度大的任務,可以有效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降低運營成本。
在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公開的數據顯示,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上下料、拋光、焊接、涂膠、噴涂等加工工序,90%可采用機器人完成。Tesla 一臺白車身制造時間僅需3-5分鐘。
就在近期,一項現代汽車計劃采購“數萬臺”機器人的計劃在業內傳開,涉及雙足人形機器人Atlas、四足機器人Spot以及物流機器人Stretch,這被認為是當下最大的機器人訂單。
目前,Spot機器人已被用于現代汽車的部分工廠中,用于執行工業巡檢和預測性維護任務。根據現代汽車的計劃,Spot還將被用于HMGMA焊接車間的外部質量檢測。此外,現代汽車集團表示,為了推動制造自動化升級,未來旗下所有工廠都將部署Atlas人形機器人
廣汽集團采用可變輪足移動結構的第三代人形機器人GoMate也已率先在廣汽傳祺、埃安等主機廠車間生產線開展整機示范應用。廣汽集團的計劃是到2027年,遠程操控的輪足人形機器人將實現大批量推廣應用;到2028年,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將批量應用。
在小鵬汽車展示的宣布視頻中,人形機器人將被用于物品分揀、焊接等工作,輪式機器人將被用于物品運送等場景。而一汽紅旗的旗小智將在紅旗智能工廠中負責搬運、多形態物料混合分揀、汽車部件品質檢測、汽車質量檢測等工作。
紅旗智能工廠旗小智(圖源:中國一汽)
機器人落地汽車制造業面臨五大挑戰,具身智能是最終方向
英特爾中國網絡與邊緣技術與產品總監王景佳,機器人能否在某個行業實現落地最快,同時能大規模落地,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功能是否足夠完善;第二,成本是否能夠得到市場的廣泛接受。
目前來看,機器人在汽車行業可以分為用于工廠的作業型機器人,以及用于門店負責講解、人機交互的服務型機器人。
在工廠環境中,機器人在部分對精度要求低的場景能夠勝任大部分工作,這也是上述提到的小鵬機器人、奇瑞機器人落地的主要方向。
但是這類人形機器人還具備技術挑戰,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熊蓉提到人形機器人具備五大方面的挑戰:一是運動學習偏復現/遙控,還需需提升作業臂(有精度和負載)下的上肢大幅運動、負載作業、智能移動作業、并滿足作業精度要求;二是VLAM行為偏復現,動作類別少,缺少力觸信息融合、工具使用等。三是交互行為學習訓練數據匱乏。四是亟待突破可泛化、自適應與高精度、高可靠、高效率的兼顧;五是需提升視-力-觸傳感器、端側智能計算控制器和操作執行器。
在門店服務場景中,人機交互能力是人形機器人的關鍵性能之一,此外還需提升靈巧手的操作能力。以人類的手為參照物,人手有27個自由度,特斯拉二代Optimus的靈巧手已經擁有22個自由度,小鵬Iron靈巧手有15 個自由度,隨著自由度的增加,這些機械手在模擬人類手部動作方面變得更加靈活精準,可以更細膩地處理各種物品,從輕柔地拿起脆弱的玻璃器皿到穩當地組裝復雜的電子設備,都能應對自如。
當前,人形機器人正朝著具身智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應用在汽車等制造業的機器人,“雖然已經有大量機器人在工業中應用,如傳統機械臂、協作臂、AIGB、AMR等,但仍需要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尤其在裝配作業等需要雙臂協同、視觸協同的場景中,使用傳統機器人往往需要把一個人的工作拆解成3-5臺機器人去完成,而且當生產需求變化時,需要專家不斷進行編程,造成工業應用的空間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等一系列問題。”熊蓉表示。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7文章
734瀏覽量
176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形機器人控制器卡脖子難題怎么破?——基于 NVIDIA Jetson AGX Orin與X86的小型化、高可靠解決方案

破解數據與泛化難題,通用人形機器人研發全面提速

2035年出貨量將達百萬!當下,人形機器人的商業拐點在哪?

機器人看點:宇樹科技王興興回上海母校 加速商業化落地 宇樹機器人二手租賃火爆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汽車制造商搶灘人形機器人領域,技術協同與商業化探索
洞察:人形機器人傳感器產業鏈概覽

廣汽輪足人形機器人,保安外賣家教樣樣來
引領通用具身新時代:普渡發布首款類人形機器人PUDU D7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Figure 02人形機器人發布

評論